简要总结
本视频总结了美国与中国之间日益紧张的贸易战,以及中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发出的警告。美国将多种贸易行为视为“作弊”,试图孤立中国,但中国拥有巨大的贸易影响力,并积极通过投资来扩大其全球影响力。中国警告各国不要与美国达成损害中国经济的贸易协议,并准备采取反制措施。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增加黄金储备,以应对美元霸权带来的风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否认中国可以通过抛售美债来对抗美国,但实际上中国有很多方法可以削弱美元的影响力,包括投资“一带一路”项目和购买黄金。
- 美国贸易战策略日益强硬,试图通过非关税手段孤立中国。
- 中国警告各国不要与美国达成损害中国经济的贸易协议,并准备采取反制措施。
- 中国通过对外投资和刺激国内需求来增强自身实力。
- 中国增加黄金储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应对美元霸权。
-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否认中国可以通过抛售美债来对抗美国,但实际上中国有很多方法可以削弱美元的影响力。
美国的关税战变得绝望
特朗普政府正在采取更强硬的贸易策略,不仅限于关税,还包括汇率操纵、增值税、低于成本倾销和政府补贴等八项非关税“作弊”行为。美国的目标是阻止其他国家通过转运来规避关税,这主要针对中国。美国希望通过贸易战迫使各国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保护本国经济。然而,美国“90天内达成90项协议”的幻想正在破灭,甚至连美国最大的盟友日本也开始抵制美国的要求,拒绝在农业关税、消费者安全标准和军事费用分摊上让步。日本的抵制削弱了美国在贸易战中获胜的叙事。
中国发布贸易最后通牒
中国警告正在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国家,不要达成损害中国经济的协议。中国政府意识到美国试图建立一个全球贸易堡垒,以阻止中国出口。中国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警告各国如果加入美国阵营,中国将采取反制措施,可能包括征收关税或削减关键出口。另一方面,中国也表示愿意与各国合作,共同抵制美国的贸易战,可能通过增加双边贸易、投资和提供担保等方式。中国正在采取更具对抗性的地缘政治策略。
中国的大经济诱饵
中国不仅采取警告措施,还通过对外投资来吸引其他国家。在全球经济转向内向型之际,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全球化。2016年至2023年,中国对外投资近6100亿美元,其中3300亿美元用于制造业项目。例如,越南获得了200亿美元的投资,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每年拥有数万亿美元的盈余可供支配,一部分用于刺激国内消费和支持本地产业,但大部分将用于实现海外供应链的多元化。中国会优先选择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而不是加入美国阵营的国家。
贸易恐惧席卷美国市场
由于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全球市场再次面临崩溃的风险。美国国债价格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4%,黄金价格创下新高,达到3400美元。这反映出人们对美国经济状况和贸易政策的担忧。中国施加的额外压力正值美国市场面临困境之际。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和美联储的政策正在破坏人们对美国市场的信任。美元指数跌至52周以来的新低,表明市场对美元的需求正在减少,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正在下降。
贝森特否认中国可以去美元化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否认中国会通过抛售美国国债来报复美国。耶伦认为,中国抛售美债后,只能购买人民币,这将不利于中国的出口。然而,中国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使用美元储备,例如购买其他国家的美元债券,建立一个由中国控制的替代美元市场。中国还可以利用美元储备投资“一带一路”项目或购买黄金。
贝森特本人承认了真相
耶伦承认黄金是唯一不受制裁影响的资产。中国一直在积极增加黄金储备,同时减少美国国债的持有量。中国可以通过抛售美债,同时不购买人民币的方式来削弱美元的影响力。耶伦提出通过回购国债来应对中国抛售美债的威胁,但这需要发行更多的新债,将导致美国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中国抛售美债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时间点。